瀏覽:人次
Published on : Dec 8th 2020
在普羅大眾的心中,品牌常被簡單地理解為某些特定的Logo或者產品包裝。但通過近年商業(yè)模式的不斷發(fā)展和翻新,品牌策劃行業(yè)的興起及繁榮壯大,品牌的概念越來越受到重視。大家開始發(fā)現品牌實際上無形地承載著一個企業(yè)或者一種服務及產品的商業(yè)價值,被賦予了其特有的信仰和承諾,也是品牌的個性所在。正是品牌,將某個企業(yè)、某種服務及產品與其他的主體做出區(qū)分。
如果將品牌比作是一個人,人從生下被賦予了其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,被神化或妖魔化都是在一定時間內發(fā)生故事串聯而成。因此品牌雖然由企業(yè)建成,但卻不被企業(yè)擁有,真正擁有他的是客戶,而這些客戶對品牌體驗的分享真正塑造了品牌。
從以下的幾家百年老字號品牌的歷史和傳承的故事中,希望我們能發(fā)現這些品牌經久不衰的奧秘,能汲取品牌策劃與經營的寶貴經驗。
雙妹(化妝品)
品牌誕生年代:1898年,香港
1898年,廣生行創(chuàng)始人馮福田在香港創(chuàng)立雙妹,融匯中西美妝方略。1903年,雙妹進駐上海,在塘山路成立上海發(fā)行所。七年后,雙妹就入駐了南京路475號,占據了當時最高端的時尚地標。1915年,雙妹不負眾望,斬獲美國巴拿馬世博會金獎。中國民國時任總統(tǒng)黎元洪為其親筆題詞“材美工巧,盡態(tài)極妍”;而當時的巴黎時尚界用“VIVE(極致)”盛贊雙妹的完美。上世界50年代,中國公私合營之后,雙妹在大陸逐漸停產。直到國貨潮興起,上海家化于2010年重新啟用“雙妹”品牌。
2010年,時逢上海世博盛會,上海家化攜手法國產品開發(fā)團隊和蔣友柏設計團隊,重新激活這個百年國貨品牌,將雙妹打造成以上海名媛文化為個性的高端時尚跨界品牌。
張小泉(剪刀)
品牌誕生年代:1663年,杭州
明崇禎年間,安徽黃山黔縣人張小泉率子張近高來杭州大井巷生產祖?zhèn)骷舻?。因采用浙江龍泉的好鋼作原料,打磨工藝又精湛,樣式精美,經久耐用,因而遠近聞名。這時,它的牌名還是“張大隆”。直到清康熙二年(1663年)才改名“張小泉”。乾隆年間,“張小泉”剪刀已列為貢品。1915年曾在美國巴拿馬世博會上獲得銀質獎章。
自古有“南有張小泉,中有曹正興,北有王麻子”的說法。只是歷史無情,曾經的剪刀三狀元,今日也唯有張小泉屹立不倒。中日戰(zhàn)爭之后,中國國內百廢待興。1956年,在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毛澤東的號召,中央政府撥款40萬元重建杭州張小泉剪刀廠。在張小泉幾代繼承人的帶領下,張小泉最高年產量曾達到4,200萬把。時至今日,它的產品種類發(fā)展壯大,包括家用剪、工農業(yè)園林剪、服裝剪、美容美發(fā)剪、旅游禮品剪、刀具系列等共100多個品種,400多個規(guī)格。張小泉在中國國內市場覆蓋率和占有率一直居同行之首,同時產品還遠銷東南亞、歐美等地區(qū)。
上圖是張小泉的金牌工人施金水(左)展示其傳統(tǒng)鍛造工藝。2002年-2007年,他曾先后向新加坡、韓國、日本、中央電視臺等十余中外電視臺演示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。
同仁堂(中藥)
品牌誕生年代:1669年,北京
提到中藥,就會想到同仁堂,這無疑是中國最負盛名的老藥鋪。明朝永樂年間,同仁堂的創(chuàng)辦人樂顯揚的曾祖父樂良舉家遷往京城北京,以走街串巷、行醫(yī)賣藥為生。樂顯揚是樂家第四代傳人,早期也是鈴醫(yī),后在皇宮太醫(yī)院出任出納文書吏目,收集大量的宮廷秘方、古方、民間驗方及祖?zhèn)髅胤???滴醢四辏?669年)樂顯揚始創(chuàng)同仁堂,位于西打磨廠。1723年,同仁堂開始供奉御藥,歷經八代皇帝188年。
歷經數代、載譽300余年的北京同仁堂,如今已發(fā)展成為大型國有企業(yè)。這塊金字招牌三百年屹立不倒,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其長期以來嚴把選料關,不管冬寒夏暑堅持為病人煎藥等鐵的原則。1997年北京同仁堂在上交所上市,2011年實現凈利潤4.3億當然,中國的中藥文化長青是同仁堂的生命線。
謝馥春(化妝品)
品牌誕生年代:1830年,揚州
清道光十年,江南揚州一家香粉鋪子的鴨蛋粉面世,飛速傳遍大江南北,被奉為清廷貢粉。這家香粉鋪子就是謝馥春。1915年,謝馥春曾榮獲美國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銀質獎章,成為當時的中國化妝第一品牌。
近兩百年來,政權幾經更迭,中國經濟幾番改制,但是這個中華老字號品牌并沒有隨著歷史的洪流消失殆盡。1988年,揚州謝馥春日用化工廠年度總產值1,000萬,占揚州市化妝品行業(yè)的80%以上。1991年,它曾被作為禮品贈送給朝鮮領導人金日成。2003年,謝馥春曾因生產萎縮為歇業(yè)清算。但是短短兩年之后,這個百年品牌重生,回歸公眾視野。